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径 渝东北首份“碳汇”修复性司法判决出炉******
中新网重庆1月17日电 (向存丹 黄柏成 梁钦卿)记者17日从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悉,该法院近日审结一起破坏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,系渝东北首份“碳汇”修复性司法判决。
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期间,张某、杨某、谢某三人在未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,开采石料用于建设公路,破坏林地623.55平方米,虽已补植林木就地修复并通过修复评估,但仍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122366元。
检察机关遂提起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,要求张某等三人赔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,并建议以购买碳汇方式进行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。
重庆市二中法院经审理认为,被告三人非法采矿造成的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,包括保育土壤、林木养分固持、涵养水源和固碳释氧等功能损失,且不能通过其他修复行为弥补,遂判决三人赔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122366元,并在判决主文中明确该费用用于购买等值碳汇进行替代性修复。
“碳汇”是指通过植树造林、森林管理、植被恢复等措施,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,并将其固定在植物和土壤中,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、活动和机制。
在司法实践中,“碳汇”及“碳汇交易”是新名词,“以碳代偿”进行生态修复,相关交易平台和机制仍在探索中。重庆市二中法院充分考虑碳汇替代性修复的现实可行性,结合检察机关的建议、司法鉴定的意见和当事人的认购意愿,作出上述判决。
本案中,张某等人赔偿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费用,将通过认购等值的重庆“碳惠通”项目减排量进行替代性生态修复。(完)
中国2022年汽车商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6.4%******
中新社北京2月2日电 (记者 闫晓虹)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日披露,中国汽车出口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中国汽车出口金额保持快速增长。
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12月,与上月相比,中国汽车商品进、出口金额均有所下降;与上年同期相比,中国汽车商品进口金额呈较快下降,出口金额保持快速增长。
2022年12月,中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为206.8亿美元,环比下降9.9%,同比增长10.0%。其中,进口金额环比下降10.2%,同比下降9.1%;出口金额环比下降9.8%,同比增长21.3%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,2022年,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2486.5亿美元,同比增长11.7%。其中,进口金额同比下降7.7%,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6.4%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,2022年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,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。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持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